待马刚突然意识到自己职业角色重要性的时候,他已近中年。
在此之前,他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调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凭借一副天生令人信赖的面孔、学生会里练就的好口才,还有几条可遇不可求的内线,经营起一个庞大的人脉系统。
北京的白天有各种圈子,夜晚有各种饭局,每个局上都会有一个纽带式人物,他们把有需求的人和有资源的人以一种大家都认为安全的方式聚在一起,牵线搭桥,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促进一笔又一笔的权钱交易。
马刚的模式和这些权钱交易类似,不同的是,他促成的是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对接。
他人脉的一端是病人。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生病要去医院,可是医院那么多,从社区医疗到北上广的大型三甲医院,到底去哪一个?医院里科室分类复杂,除了内外妇儿,还有神经内科、内分泌科、五官科、皮肤性病科、精神科、心理科、中医科、口腔科、物理康复、美容整形科等等。
到底该去哪一家医院,挂什么科,这是一个问题。
大型综合医院被归类为服务行业,却和百货公司完全不同。它的所有货品,没有一件是摆在货架上可以供你任意取用的,除了药物。但是没有医生的处方,你绝不敢像从超市货架上随便拿下一瓶酸奶一样随手将它放进购物车,再有钱再任性你也没这胆量,当然,那些无畏的无知者除外。
医院各个科室的标牌标注“清晰醒目”,中英双语是标配,但其实外国人几乎没有专程来中国看病的。韩国距离把美容整形做成全球产业只一步之遥,泰国通过五星级医院整合医疗和旅游两大产业,相较之下,中国不知道被甩出多少条街。而且,在中国长期居住的外国人,差不多都是趁着年富力强来大把捞金的,生病的机会本来就不多,再加上有国际医疗部或者私人高端诊所为他们提供双语服务,大型综合医院的英文标牌基本没有用武之地。这样看来,很多小医院也用英文标牌,实在让人想不出,除了把B超科翻译成B super,并且制成标牌认真挂起来,被人拍照发到网上娱乐大众,还有什么用途。
科室标牌标注清晰,路线指引明确可靠,应该是接受上级部门检查的硬性指标,但是除了内部人知道内二科是某医生“革命”成功,带领一路亲信人马拉出去的新山头,病人完全分不清它到底和内一科有什么区别。
病人也可能完全分不清神经科和精神科的区别,只能望文生义,因为最近整个人都没精神或者精神不好就去挂精神科,或者家里的青春期女儿和更年期老婆总发神经,就去为她们各挂一个神经科。
这里虽然也售卖医疗服务,但是没有热情的导购迎上来询问你的需求,紧接着介绍一款适合你的产品,买还是不买,根据自身需求,掂量口袋里的银子,量力而行就是。你站在人头攒动的大厅,身边除了医护人员事不关己、面无表情地匆忙走过,就是在不同窗口缓慢蠕动、功能各不相同的长长队伍,除了各种焦虑写在脸上同病相怜的病友,就是对于生老病死早已一脸茫然,只顾叫卖茶叶蛋面包矿泉水的小贩。
这时候,病人只能依靠常识,但是很多时候,常识并不可靠。
别以为牙痛都挂口腔科,这极有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先兆,如果病人和牙医都认为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牙痛,那么病人就有可能死在牙医能升能降、能坐能卧、兼具各种高级功能的电动躺椅上。
别以为肩膀痛都是肩周炎引起的。也许你正配合大型仪器进行理疗康复,随后到来的绞痛、黄疸、寒战、高热,使你迅速陷入感染中毒性休克,才知道始作俑者是急性胆道感染。
别以为血糖升高都是糖尿病惹的祸,挂内分泌科打针吃药控制血糖就可以。可能你还在兴致勃勃地规划这个月的营养食谱,在网上购置运动用品制订长期锻炼计划,却被医生的一个电话劈得外焦里嫩——你患的其实是晚期胰腺癌,这几乎和提前宣判死刑没什么两样,何况还是通过电话听到的宣判,这是向病人通报恶性肿瘤最差的方式。
别以为乳房溢液都是乳腺疾病,看基本外科就行了,随后的核磁共振检查,可能显示你有脑垂体的微腺瘤,病症表现在乳房,病根却在大脑。
以上这些挂三四个科室才能确诊的周折,并不仅仅发生在乳房无故溢乳的姑娘身上,更出现在有着其他各种乳房问题的女性身上。有些女性想当然地认为,乳房既然是女性的性器官,就应该挂妇产科,或者在她们的生活中,乳房两个字本是禁忌,只在万不得已的时候用“胸”来替代,市面上流行的大胸、文胸、袭胸等词汇,使得她们想当然地去挂胸外科,被医生拒诊后,还会在心里暗自嘀咕:牌子上明明写着胸外科,你们为什么不看胸?实际上,胸外科主要看肺、气管和食道,有时候也管纵隔。心胸外科分家后,胸外科连心脏的闲事儿都不管了,而胸壁上的乳房,在胸外科医生眼里,可能只是开胸手术时一对碍事的东西。
生病以后,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最初挂了什么科。如果挂错科,又没有足够的运气碰上一位万里挑一,看到疑难杂症那一刻,浑身都是火眼金睛的豪斯医生,可能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钱财走很长的弯路。你会突然感觉自己像一粒弹珠,撞入了一个满是迷路,只有单独一个狭小出口的黑匣子。你的躯体在里面叮咚作响,病痛折磨你,你还被看病这件事撞得头破血流,找不到出路。更可怕的是,这个黑匣子很多时候根本就没有出口,很多疾病人类还完全搞不清发病机制,更无从命名和治疗,医生能做的,只是顺着大概的一个方向进行猜测、支持、对症或者说拖延和陪伴。
现代医学貌似越来越发达、越来越无所不能,分科也越来越细,甚至专科中还有亚学科,除了专科门诊,还有专病门诊。这不仅让病人挂号时无所适从,也会严重限制医生的视野,给诊断和治疗带来诸多不利,让看病这件本来就很复杂的事情更加深不可测。
很多疾病需要相关专业的医生,不仅是内科,还包括外科,甚至康复理疗、心理治疗医生坐在一起共同参与制订临床决策,而不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病人没头苍蝇一样误打误撞,撞得对撞不对全凭运气,这种糟糕的感觉被称为极差的就诊体验,是导致医患矛盾的直接原因之一。
医学精深,疾病诡异,让每个人生病后都能精准挂号、精准就医,基本是不可能的。
在社区医疗发达的欧美国家,这些事都由被称为家庭医生或者全科医生的专业人员负责,无须挂号,只需拨打电话预约时间,就能得到专业咨询。但是,这样的免费服务,或者只需要花很少钱的服务,需要付出时间代价。因为不光在中国,全世界的医生都不够用,如果真有紧急状况,可以去急诊室。如果是真正的急症,经过护士的分流,立刻会有医生从天而降。
从天而降的一个意思是医生来得快,另外的意思是,你走进医院的时候,几乎是看不到医生的。医生很忙,他们都在各个角落忙碌着,不是在看病人,就是在做检查,或者已经刷手上了手术台,你根本不知道眼前这个医生是突然从哪冒出来的。
如果你的病情不急,只是心里着急,经过护士的分流,照样需要漫长的等待,有可能在你的耐心用完之前,都见不到医生。这是因为大医院的急诊室也永远是嘈杂、拥挤、紧张和忙碌的,并且时常发生极为无序的混乱场面。只要不是面临生命危险的病人,都要给重大交通事故、复杂外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大面积脑出血、肺栓塞等病人让路。越是大型综合医院的急诊室,你越可能遭受冷遇。但此时,你应该为自己感到庆幸,冷遇说明你病得不重,起码不会立刻死掉。不要愤愤不平,更不要争吵,要知道,如果有针对医护人员的暴力行为,不论是身体上的还是言语上的,立刻会有荷枪实弹的警察空降到你面前,带你到该去的地方。
在欧美国家,大部分医疗问题都可以在家庭医生那里得到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一时无法确诊、控制不好的慢性疾病,或者需要手术切除的恶性肿瘤,家庭医生会点对点地、精准地把你转给专科医生。
见专科医生也面临等待,还是同样的原因,全世界的大夫都不够用。如果专科医生认为疾病复杂疑难,不能凭一己之力,将进入多科会诊程序,这又将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毕竟有很多和你一样,甚至病情更加严重更加复杂的病人都在等待,每个医生的时间又都是那样宝贵,他们被各种工作和需求充满和占用着,把不同专业的医生同一时间约到同一个地点为同一个病人会诊,并不比临时抽调一支野鹅敢死队容易。
除了病情急剧变化必须去急诊室,还有一个出路,那就是放弃免费医疗,自己掏钱去私人诊所。私人诊所能够保证你得到更加快捷的诊断和治疗、更加温馨甜美的医疗服务,医生护士的脸上挂着职业性的礼貌客气和微笑,但是诊断得对不对,治疗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任何时候,病人购买的只是医生的医疗服务过程,永远无法购买保证康复的医疗结果。
医疗不是商品,却类似任何一件商品,具有商品的共同属性。通常,免费的不会快捷,优质的不会便宜,同时具备免费、优质、快捷三大优点的医疗服务,除了特供权势阶层,在全世界几乎都是不存在的。
不过普通人也无须愤怒和无助,凡事都有两面性,特权阶层的医疗面临更复杂、更难以言说,或者谁都说不明白的问题。一个哆哆嗦嗦跪在皇帝病榻之前,看好病飞黄腾达鸡犬升天,看不好拉出去砍头甚至满门抄斩的太医在盘算什么,只有医生知道。
大富大贵带来的顶级诱惑和胆战心惊带来的终极恐惧,都是摧毁医生客观判断和理智权衡的毒药,只要它在医生的客观和冷静之外,略微动一点儿世俗的心眼儿,病人生与死的生命天平都可能发生倾斜。比如一心自保者,会给一个不伤筋不动骨的方子,治不好也治不坏,比如一心精进者,会下猛药开大刀,企图一鸣惊人再据贪天之功为己有。
在中国,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建立分层医疗,应该成为医疗改革的大方向。让家庭医生成为每个社会分子的健康守门人,不仅极大节约医疗成本,并且让每个人在生病的时候,心灵都有着落,身体都被照护,而不是连号都不知道怎么挂的寂寞孤独冷。
大医院的发展趋势,不是盖更高的大楼,不是建更细的分科,而是各个专业的医生围绕病人的重新合作,建立疾病中心、会诊中心、疑难病诊治中心。
然而,这一切刚刚起步,大楼随时可以拔地而起,大楼里全科医生的培养却不是一日之功。不要小看全科医生的工作,专家无非是把一类疾病弄懂看透,全科医生却要对浩若烟海的医学知识都有所了解,除了四大科七小科的病都要会看,还要负责疫苗接种、心理健康、营养学、运动理疗康复等问题。
全科医生的工作和专家一样重要,并且,因为人类的大多数疾病都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基本都能在全科医生的诊室得到诊断和治疗,基本医疗保险和全科医生的覆盖程度甚至比治疗疑难杂症的专家重要。如果社区医疗覆盖率足够广泛,中国人哪里不舒服,可以第一时间给自己的家庭医生或者他的助理打电话,第一时间得到关怀、安慰和指引,而不是上知乎、上百度、上院子、上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