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伤与其、张十一结为兄弟,文生开悟后,知自身气量狭小,难容于江湖,亦知此前,爱好风月,于国于家,于先祖无益处。顿生开阔心胸,归于山林,清修精进之意。
无伤知其回头,欣然大喜:“兄此去必然能得正果,昔日若我得天下,兄可掌西川,以尔才华,教化世人。”
文生曰:“若贤弟统天下,我必洗心革面,以清仁之心,为贤弟永固西川大地。”
遂令十一随无伤,自行归隐。
文生隐匿于峨眉山,每日参禅,方知过往虚名尽无实,大丈夫即为皇族之后,当立大志,遂于山中苦修功法、心境。
及至慕容羽统西川之时,有人劝文生出山,文生此时参禅修道已有小成,入云都,三日则归。
慕容羽见其人、气如焕一新,惊其祖上雄光再现,遂以美色、金银、歌舞强留文生,三日内,日夜大宴,亦遣卫士看管,暗中有不能用即杀之心。
文生早已有参透之能,也不点破推辞,每日大醉,然三日后,待慕容羽稍懈,离云都。
旁人问:“西川王善待你,何不为其所用,隐没岂不是辜负满腔才华。”
文生笑曰:“慕容羽表面仁义,实则虎狼之徒,南有古巫动乱,其人虽然富贵,但命相浅薄,必是夭亡之象,寿若过三十,苍天不容。”
其人皆不信,众所周知,慕容羽有大神通,何是三十之数?
及慕容出西川入长平,妄图得到长安君,挟天子以令诸侯,文生夜观天象,见有北漠狼星坠落,叹曰:“果不过三十之数,慕容此去必亡,想也是一代豪杰,长平凶地葬其身。”
有人把文生之话转达慕容羽,主曰:“我乃天命,又盖世神通,刘文生些许本事,岂敢乱言天意。”
遂令人四处捉拿文生,文生亦藏于山水之中,只观天意后效。
果然,慕容羽丧命于长平,临死前,知文生之言属实,便于无伤曰:“秦兄,你我亦算知己,此前文生指我命不过三十,此行必丧于长平,不曾想如今竟然成真。”
无伤大惊,知文生果真是天人,皇叔之后,悟性天下无人能出其左右,短短时日,修身养性即可参透天机,非常人也。
夜魔入西川之时,以慕容羽假面见文生,文生方出山,辅佐夜魔打理西川,条条是道,一丝不苟,法度严明,让夜魔惊叹不已。
赞曰:“不曾想西川也有朝阳,文生之才不亚于庞统、司马。”
文生笑曰:“此前蒙无伤点化,方入道,一番才智终不算辱没。但比于朝阳,只是繁星入皓月,不敢相比。”
此后夜魔回阴司,文生镇西川,二十余载,不称王,只作西川辅臣。
时无伤大部尽皆于阴司交战,有人劝文生自立为王。文生勃然怒斥:“我本忠义之人,与帝有情义,如今天下艰难一统,岂能再行自立分裂之事,当终生奉守誓言,子孙后代不可僭越,再有言自立者,斩立决。”
天帝元年,天帝赐封文生为西川王,世袭罔替,镇守西川,加封一等王,封地自西川、武城,封地自统。
文生领命为西川王,大力发展玄门教化之业,西川祥和升平,前所未见,文生亦被万民所拥戴。然,态度恭敬,每年都入阴司朝拜天帝。
无伤卒时,文生亦在西川率万千子民,于峨眉山开道场,为无伤祈福,亲自执魂幡,七日不下法台。
文生在云都为无伤立三十三丈雕像,供万民敬仰,后天帝毁无伤典籍,唯独此雕像独存。曰:“文生与上交好,天可怜见,独存留之。”
后又闻,无伤入俗世,待无伤晚年凄苦,文生亲自出玄门,在江东与无伤会晤,虽不言兄弟、玄门之事,亦为棋友。
此时文生亦老,白发苍颜,两人每日于亭中下棋,废寝忘食,争吵时,亦如儿童互不相让。时逢凤后体弱,老年多风痰、体痛,文生特请逸风出山。
逸风因知天意,此乃常劫,不出。文生大怒,在玄门发书怒骂逸风无情,枉受昔日上恩,为人医者,无医德,若不入江东,西川之地将永禁南宫氏入界。
逸风此时为医神,有盛名,然天帝、菩萨有所嘱,知文生心意,遂亲自来江东解惑。
言天意,文生亦不让,言:“何为劫,何为大慈大悲,知民间疾苦,不救,以天道自蔽,是为无情。主上与你情义如兄弟,你忍见兄弟受难而不度,是为不义。你乃医,有救苦之责,不度,则为不仁。”
逸风有苦说不得,拜曰:“王上之言,铿锵凿心,是我之过,今但五雷诛之,亦不作无情不义不仁之徒。”
遂施奇针,为凤后医治多年顽疾苦痛,不消一个时辰,凤后痊愈。
无伤及四邻八舍惊为天人,文生知无法再留,与无伤告别,回西川。
天帝五十年,文生闻无伤卒,言:“上已去,西川如今大定,我不负所托,可卸甲归田。”遂向天帝请辞,告老还于山林。
天帝感念其八十年在西川稳立之功,准其山林,特赐七座大山于文生,令其子刘度为西川之主,世袭罔替,文生亦赐像入功臣阁,排列第九。
天帝二百年,文生卒,其魂入阴司,参拜无伤,亦常有来往。
赞曰:“自幼文墨音律全,年少轻狂喜花丛,拈花血战知人心,义结金兰终不悔,峨眉山中悟正道,八十年西川功,天下万人仰。”
评:浪子回头金不换,文生乃皇族之后,终是修成正果,八十年西川如一日,有安民教化之功,人非圣人,孰能无过,文生,大哉、壮哉!
玄门史记:黑豹、烈虎传
黑豹、烈虎本是上古两大凶族之首,长居于南须山中。
此二族有大神通,豹族善突袭,奔走山林如履平地,专攻刺杀,族人纪律严明。
黑豹自小力大无穷,在族中有地位,后豹王当政时,黑豹在族人中有大权。只是黑豹心中有正气,常于豹王争执,终是惹不满,被排挤。
后豹族与虎族争夺香坑失败,黑豹随族人远走他乡。
烈虎亦同,本乃虎族勇士,追随虎王,为虎王身边力士。适逢虎豹之争,虎族占的先机,夺得血坑,谴豹族于山外。
后豹族与燕东楼等人相谋,企图夺得南须山的血丹。
恰逢无伤上山,与虎族人相谋,虎族不敌燕氏众人,虎王亦被诛杀,虎豹二族结下仇恨。
无伤知道上古两族本亲如兄弟,不欲掀起两族之争。
虎王被杀,虎族凋零,尽数为豹王所擒拿。豹王一意孤行妄图灭杀虎族,黑豹奉劝无果,心中痛之,豹王亦对黑豹有猜忌之心。
无伤潜入豹族,黑豹得见秦王,惊为天人,又知其仁义之主,愿追随,秘密结盟。
无伤引豹王入丛林,虎族大将烈虎与豹王激战,烈虎在生死之间突破为虎王,力大无穷,险死还生,终是报的血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