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玄素讲,他在梦中的确是见到了一只墨绿色的玉雕蟾蜍,他以为那东西就是传说中的碧水寒蟾,还在梦中对着那物又亲又抱,直把他乐得合不拢嘴。没想到自己梦中的事物竟与现实之中一模一样,看来此地的妖力当真是非同小可,能毫发未伤的活着逃出来,已经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在大势已去的情形下,丁二只能尽自己所能去劝慰师父,想让师父尽量看开一些。然而这《镇魂谱》一书却已经在玄素心中扎根了数十载,这份执着与渴望,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得到的。
最为可悲的是,明明那本书已经拿到了手里,但不知为何竟被人悄悄盗走,师徒两个在追踪之际吃尽了苦头,可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如今董、燕二人就在骨魔的老巢附近消失不见了,再想找到他们已实属万难,看起来,这吃到嘴里的鸭子,还是在最后一刻飞走了。
丁二如何开导玄素暂且按下不表。且说在林中又滞留了两日之后,玄素失落的情绪总算略有缓解。尽管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可他却依然不肯轻言放弃。他告诉丁二,从现在起他们二人就开始缓缓北行觅路出林,如能在途中找到董、燕二人踪迹自然最好,若是确实无迹可寻,那便再也无法可想,索性回到镇子上再详加打探,弄不好这两个贼娃子已经提前离开了。
丁二早就在这鬼气森森的密林中呆烦了,此时听师父终于下令离开,他自然是十二分的乐意,随即便打点行装,护送着师父信步而行。
事实上,玄素并不愿意及早出林,在他心里,能在森林中多呆得一刻,遇到董、燕二人的几率便大了一分。因此他在行走之际总是三步一停五步一顿的,一双老眼自打每天睁开之时起,就始终游目四顾地到处张望,生怕一不留神错过了什么重要的线索。
这一切丁二都默默地看在眼中,对此他也只是一笑了之。跟了师父这么多年,又岂会不懂他的心思?虽然觉得师父的做法有些幼稚,但好在后无追兵,那谜一般的魔力也仿佛失去了作用,反正左右无事,脚程的快慢倒也无关紧要。
行路途中,丁二不时的捕兽摘果,烹煮好了给师父调剂胃口。至于他自己的伙食,则是不久前补充到背包里的刘淼尸体。
两个人就这样不紧不慢的缓缓前行,晓行夜宿,走到森林边缘的时候,已足足过了一月有余。
时至此时,他们依然没能发现董、燕二人的半点踪迹。尽管玄素显得无比沮丧,但比起刚刚遗失《镇魂谱》的那段时期,他已经算是平静多了。
随后他们来到一个名叫母早村的小村落,在那里修整了二日,见没打听到董、燕二人的下落,便匆匆赶往北面的永康水族乡。在那里又寻访了几天,却仍旧没有任何线索。
这整个森林方圆太大,若是沿着周围逐步寻找,数以千计的村庄乡镇以及少数民族的居住区,如此巨大的工作量,这对他们来说的确是有些不太现实。
但玄素却依旧是不肯死心,他猛然想起,那董和平曾经对他讲过,说自己是什么天津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这小子盗走了古书,有没有可能是想回到单位去邀功请赏?这本上古奇书的确是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不如到他单位去碰碰运气。
于是师徒二人离开了贵州,辗转数日来到了天津市内。在查明考古研究所的地址之后,师徒俩便隐在暗处悄悄窥伺着。这是避免打草惊蛇,防止他听到风声后趁机逃跑。
但一连等了一个多星期,却从没见董、燕二人来单位上过班。玄素再也耐不住性子,一日晚间,他让丁二掳来了一名研究所的职工。在威逼恐吓之下,那人哭着告诉师徒二人,董和平等四人的确是所里的研究员,但他们自打两个月前外出考察以后,就从此与外界失去了联系,直到现在都找不到人。现在所里已经报案了,不过失踪人口这种事基本不可能动用太多的警力,只能通知当地的警方配合调查。听说那片森林是出了名的灵异森林,也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进山搜寻。即便是去了,那样大的一片密林,能找到的希望也是极为渺茫。
师徒俩料定此人绝对不会说假话欺骗他们,无奈之下,只好将此人放了。
回到旅馆以后二人均是茫然不解,实在想不出董、燕二人到底去了什么地方。这几个人既然真的是考古所里的研究员,就足以证明他们当时对师徒二人讲的话不是谎言。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又为何如此离奇?盗书、杀人、虐尸,此后又变得健步如飞,完全不像是正常的人类。
看来对于此事的唯一解释,就只能归结在骨魔的身上了。盗书的也许是董和平等三人,但自此之后,杀人的是骨魔,残虐尸体的也是骨魔,让董、燕二人彻底消失的,依然是骨魔。
只是刘淼尸体前方那两条诡异的足迹是如何形成,这一点他们俩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想通的。可话又说回来了,这整件事情本就离奇难懂,或许还有更为诡异之事也曾发生过,只不过他们两个没能亲眼所见,光凭想象是猜不出来的。
此事就算暂时的搁置了下来,在天津修养了一段时间后,师徒俩总算是把疲惫的身体恢复了过来。在此期间,两个人也曾数次去过考古所打探消息,但得到的结果却始终没有什么变化,那两个人还依然处于失踪的状态。
再过一段时间,玄素的脾气变得愈发暴躁,并且总是在念叨着一些死前遗言之类的话。古书一事对他的触动的确很深,在他的心中,那是一个再也无法抚平的伤痛。
离开天津之后,师徒俩漫无目的的到处游走。玄素添上了酗酒的毛病,以此来消减他心中失落的情绪。有很多时候,他在醉酒之后经常会大喊大叫,并且逢人就问,董和平这贼子人在哪里?他到底拿着我的《镇魂谱》跑哪儿去了?
也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因他酒后失言被有心人听到,总之,在时隔半年后的某一天里,一个神秘的客人竟突然找上了门来。
更多到,地址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一部分真相
找上门来的人个子不高,体态中等,皮肤白净,小鼻子小眼此人自称姓孙,找他们师徒二人是有要事相商。
玄素见这人衣着华丽,应是身份显赫之人。大凡这种绅豪之流,送上门来的都是大买卖,看在又有油水可捞的份上,玄素便将此人请到了屋内。
那姓孙的办事颇为干练,他毫不掩饰地告诉玄素,自己知道《镇魂谱》的下落,并且,他随时都有能力将这古卷拿到手里。不过这《镇魂谱》之中却令有奥秘,仅凭古卷是不可能修成长生之体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另外几种特殊的东西。
闻听此言,玄素顿时大惊失色。此人绝非信口胡言,就凭他能将《镇魂谱》的样子说出是古卷而不是古书,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他曾经见过此物。看来此人当真是行家里手,他对于《镇魂谱》的了解比自己还要更加详尽许多,估计这人绝不是等闲之辈。
并且更为重要的是,能与此人结识,就等于和《镇魂谱》的距离拉近了一步,本以为这辈子与那古书彻底无缘了,没想到临终之前竟有这等美事送上门来,看来自己真的与那古书有缘,该是自己的,终归还是会回来的。
出于这种心态,玄素立即变换了一种态度,连忙请那姓孙的坐下说话,又给他上烟倒茶,让他有什么条件或要求尽管开口。
那姓孙的说,咱们都是江湖中人,我就不和您老兜圈子了。之所以我说出有关《镇魂谱》的事情,那是因为我对您的情况非常了解,既然您对这古书知道的这么详细,我再用谎话来套您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玄素听完连连点头,但他毕竟是阅历丰富的老江湖了,对于面前这个神秘的客人,他还是多留了一个心眼儿,跟着他开口问道:“既然您找到了奇书,不妨先说说看那宝物存在什么地方?”
那姓孙的微微一笑,随后他继续讲道,他也是不久前才找到了《镇魂谱》的下落,那本书在一个叫董和平的手里,他的妻子名叫燕霞。之所以自己一直迟迟未取,这其中的原因有些复杂,保险起见,恕他不便过多的透露。总之,如果玄素想要在《镇魂谱》一书上分一杯羹,就要一切都听他的安排。
玄素对此颇为不满,既然想要和自己合作,哪有不把内情告知之理?不知此人的肚子里装的什么花花肠子。另一方面,他心中也是暗暗纳罕,没想到董、燕二人果真没死,并且那部古书也的确被他们收入了囊中。不知这两人是如何从骨魔手中逃出来的,这一晃将近一年的时间,他们居然一直在暗处躲藏着。如果不是这姓孙的告诉自己,自己还真以为这两个贼子早就死了呢。
不过既然此人能准确说出董、燕二人的名字,就能彻底证明他说的全是真话,倒不妨听听他有什么条件,日后行事之时,自己再想办法另行打探便是。
于是玄素点了点头,让姓孙的有什么条件尽管开口,只要不是存心刁难,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们爷儿俩做不到的。
姓孙的微笑道:“老爷子够痛快不过现在暂时还没有具体任务安排给您,我们还处于初步的观察阶段。至于以后嘛,应该会麻烦您老帮我们寻找配合《镇魂谱》使用的东西,具体情况现在还不方便细说,总之您静等我的消息就行。”
随后他又再三嘱咐,让师徒俩最近不要再更换驻地了,他随时都有可能登门拜访。这件事绝对不是说说就算的,只要玄素还对《镇魂谱》感兴趣,就一定要按他的要求行事。如果二人私下里自作主张,那他的合作对象恐怕就得换换人了。
师徒俩这才算听出点儿味道来,此人说话时虽然谦虚客气,但实际上他话中的内容却是盛气凌人,言语之中尽显精明老辣,是个十足典型的笑面虎。
然而《镇魂符》的信息的确是掌握在人家的手里,这便是谈判中最为有力的砝码,尽管心中有气,师徒二人也是敢怒不敢言,最终还得笑呵呵的点头称是,万一人家真的另找下家,玄素的这场美梦就又将成为泡影了。
两个人又有一搭无一搭的客套了几句,那姓孙的就要起身告辞。玄素心中总是空落落的悬在半截,再三的挽留他想要从其口中多套出点信息来,但那姓孙的却是毫不理会,又叮嘱了一遍之后,便的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房门。临走的时候,连自己的全名都不肯留下。
师徒二人呆坐在屋中半晌不语,实在想不出此人到底是什么来路。若说他有足够的诚意,那他为什么不把全部实情都摆在桌面上?若说他是图谋不轨,那倒也不像,毕竟他所透露的信息中没有谎言,并且《镇魂谱》此时也不在他们师徒的手中,说得难听一些,他们师徒俩都是烂命一条,也实在没有什么值得欺骗的价值。
但不管怎么说,能再次与《镇魂谱》扯上关系,这便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唯今之计也只能按那姓孙的吩咐行事,只希望他再次登门的时间来得越早越好。
自此之后,二人便当真乖乖的留在了家中,除了必要之时,很少到外面走动。
丁二是个内敛之人,本身就喜欢过安静的日子,让他能如此安逸的在家中休息,这是他几十年来过的最为舒服的一段时光。
而玄素则是每一天都寝食难安,姓孙的一日不来,他就百爪挠心的如坐针毡。除了吃饭睡觉这种必要的事情,基本上所有的空闲时间他都独坐在院子门口,就盼着姓孙之人能够早点出现。
有时候丁二觉得还是那姓孙的从未来过反倒好些,那样的话,师父的心情至少会随着时间的洗礼而慢慢平静。眼看着本已风烛残年的师父一日比一日憔悴,他心中不免甚感焦急,倘若那姓孙的再不出现,恐怕师父的寿命也快将至大限了。
转眼间冬去春来,这一等就是大半年的时间。直到夏日将尽之际,那姓孙的才总算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