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1 > 客kè栈zhàn >

客kè栈zhàn

【释义】

设备简陋的旅馆,有的兼供客商堆货并代办转运。

【辨析】

“客栈”中的“栈”字容易写错或读错。“栈”是古代留宿客商或储存货物的木屋,因此是木字旁。“栈”的右边是“戋”,而不是“戈”。还需要注意的是,“栈”字读作zhàn,而不是jiàn或qiān。

【起源与演变】

《说文解字》中把“栈”说解为“棚也。竹木之车曰栈”。本义是简易的棚屋,竹木造的车叫“栈”。可以看出,带“栈”的词本义常常和木有关。如“栈车”指的是用竹木造的车,“栈道”指的是在悬崖绝壁上用木头修建而成的路。

【例句】

北京城里,连饭店客栈中,都满布了侦探。

鲁迅《伪自由书·〈杀错了人〉异议》

【字里字外】

客栈是以前人们对旅馆的一种称呼。因为古时候人们远行主要是靠步行或是乘马车,因此,客栈主要出现于道路两旁。起初客栈设备比较简陋,只提供基本的食宿,让旅客可以有落脚的地方。现在的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有客人来时,客栈的小二通常会问一句:“客官,请问您是打尖还是住店?”“打尖”指的是稍事休息,吃些食物酒水,而住店则是在客栈中过夜,可见“食”与“宿”是客栈提供的基本服务。当然,随着客流量的增大,客栈也逐渐增多,而且增加了很多功能,既能供客人消遣,还能为往来的商人提供货物的储藏、代办转运等服务。

据考证,中国的旅馆早在商朝就出现了,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旅馆有不同的叫法。《周礼》中记载,在都城以外的大道上,每十里设“庐”,每三十里设“路室”,每五十里设“候馆”,供过路的宾客休息或食宿。秦汉时期,设立的“驿传”,供传送邮件公文和来往官员居住。晋朝的时候,京城到各州的驿道每四十里有一个“驿”,每二十里有“亭”,不仅供过往官吏食宿,而且也对百姓开放。这些几乎都是官办的旅馆,当然也有民办的旅馆。南北朝时,出现了一种新兴的旅馆“邸店”,是供客商食宿、存货和交易的场所。到了宋代,旅馆多称为“馆”,如“四方馆”“同文馆”“来宾馆”等,并出现专为客商存货的货栈。明代时,北京还设置有“四夷馆”,招待国内各民族和外国使者。

在古往今来的客栈中,最著名的客栈当属“悦来客栈”了,在金庸、古龙笔下的许多武侠作品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有人戏称它为“武林第一大连锁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