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1 > 甲jiǎ胄zhòu >

甲jiǎ胄zhòu

【释义】

盔甲。

【辨析】

“胄”不可读作wèi,不可写作“胃”。“胄”的本义是头盔,因此上半部分是出头的“由”而不是“田”。

【起源与演变】

“甲”是一个象形字,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是种子萌芽后所戴的种壳。“胄”《说文解字》说解为“兜鍪(móu)也”。本义为头盔。“甲胄”本义是铠甲和头盔,如《西游记》中的描写“那魔王穿了甲胄”,后引申为兵器的泛指。在清代也用于指代战争,如清赵翼的诗“小则兴讼狱,大则兴甲胄”。也可以活用为动词,指披甲戴盔。“胄”还可以指古代帝王和贵族的后代,如“世胄”的意思是世家贵族的子孙。不过需要注意,作此义讲的“胄”与“甲胄”的“胄”原字形不同。

【例句】

他毫无乞灵于牛皮和废铁的甲胄;他只有自己,但拿着蛮人所用的,脱手一掷的投枪。

鲁迅《这样的战士》

【字里字外】

甲胄是古代军戎服饰之一。甲胄作为将士的防护性兵器,在冷兵器时代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较大程度地保护将士身体免遭敌方进攻性兵器的重创,进而增强战斗力并给敌方以更猛烈的打击。

中国的甲胄始于夏,盛于商。甲胄的出现和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出现、战争日益频繁、进攻性武器逐渐锐利等因素紧密相关。周以前,仅以皮革为甲,无铠片,头盔为铜制。西周时期主要使用皮革制作甲和胄,并在皮质甲胄上钉缀青铜饰件,以增强防护效能。战国出现铁甲。秦汉革甲、铁甲、铜甲并用,护体部位增多,防护部分为胸、背、腹。南北朝时,保护腿部的甲裳“腿裙”和护臂的“披膊”“简袖”相继问世。全套铠甲形成。唐代出现制作精良的甲,有细鳞甲、乌锤甲、锁子甲等。在唐代铠甲的基础上,宋代的甲胄又有新的发展,盔甲的材质分为铁、皮、纸三等,铁甲最为贵重。南宋中期以后,铠甲的重量有所减轻,但甲叶的数目有所增加,说明铠甲的质量又有所提高,更加精细了。

甲胄一直沿用了数千年,其间形制不断得到改进,制作甲胄的材料亦多种多样,其防护功能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