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庄子白话文 > 外篇二十八 18惠施 >

外篇二十八 18惠施

18惠施

推测作者:庄周再传弟子魏牟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

【今译】

惠施博通多种方术,所著之书五车;其道错乱驳杂,其言不合于道。

惠施历论万物的大意是:“(一)至大之物无外,谓之‘大一’;至小之物无内,谓之‘小一’。(二)没有厚度之物,不可积叠,其大千里。(三)天与地同低,山与泽齐平。(四)太阳才抵中天即已开始倾斜,每物刚刚出生即已开始死亡。(五)同类大同与异类小同之异,这叫小的同异;万物本质全同表象全异,这叫大的同异。(六)南方本质无穷而表象有穷。(七)今日往越而昨天来。(八)相连圆环可以分解。(九)我知道天的中央,可在燕国之北,可在越国之南。(十)泛爱万物,因为天地一体。”

惠施以此自大,传观天下,晓谕天下辩者。

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卵有毛。鸡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热。山出口。轮不辗地。目不见。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蛇。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凿不围枘。飞鸟之影,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狗非犬。黄马、骊牛三。白狗黑。孤犊未尝有母。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桓一团一 、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

【今译】

天下的辩者共同乐此不疲:“(1)卵有毛。(2)鸡三足。(3)楚国郢都拥有天下。(4)犬可以称为羊。(5)马有卵。(6)蛤蟆有尾巴。(7)火不热。(8)山有出口。(9)车轮不辗地。(10)眼睛看不见。(11)手指不能达至,达至不能穷尽。(12)龟长于蛇。(13)矩尺不能画方,圆规不能画圆。(14)卯眼不能密围榫头。(15)飞鸟之影,未曾移动。(16)箭矢疾行,却有不行不止之时。(17)狗非犬。(18)黄马、黑牛计为三。(19)白狗黑。(20)孤犊未尝有母。(21)一尺之木,每日截取其半,万世不能穷竭。”

辩者以此与惠施相互应对,终身没有穷尽。桓一团一 、公孙龙之流,雕饰他人的德心,改易他人的命意;能够战胜他人之口,不能服膺他人之心,这是辨者的局限。

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曰:“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

南方有畸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弱于德,强于物,其途隩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贵道几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名。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返,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悲夫!

【今译】

惠施每日自矜心知与他们辩论,只是与天下辩者故作怪论,这是他们的根柢。然而惠施的辩才,自以为第一,说:“天地岂不壮观?有我惠施存在,雄壮的天地也莫奈我何。”

南方有位异人,名叫黄缭,问惠施为何天不坠、地不陷,风雨雷霆产生的原因。惠施不加推辞而应对,不加思虑而回答,遍及万物一一解说;说而不停,多而不止,仍然以为说得太少,添加各种怪论。以反对他人作为实质,而想胜过他人获取声名,因此与众人不能调适。弱于葆全内德,强于博通外物,实为误入歧途。从天地之道,观照惠施的才能,犹如蚊子虻虫的徒劳,对于万物有何用处?充当众技之一尚可视为杰出,若是贵重于道才会有望。惠施不能凭其大才自我安宁,散于万物而不知厌倦,最终以善辩闻名。可惜啊!惠施之才!劣马游荡而不得正道,追逐万物而迷途不返,这是发声欲止回响,身形与影子赛跑。可悲啊!

【《惠施》校勘】()内为衍文、讹文、误倒之文,[]内为所补之文、正字。

删衍文2字:

1.我知天(下)之中央。

2.惠施日以其知与(人)之辩。

订讹文2字:

1.孤(驹)[犊]未尝有母。

2.南方有(倚)[畸]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