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怪道胡宗仁 > 第七十六章.盐帮后代 >

第七十六章.盐帮后代

  在旅店楼下随便找了点东西吃,这附近有一所学校,许多上学路上的学生们也都在附近买早餐吃。胡宗仁给雇主打了电话,对方说让我们在镇上找个地方等她。胡宗仁看了看附近的参照物后说了个地方,接着就挂上电话,我和胡宗仁就一起一边吃东西一边等着雇主前来。

  等了大约有半个多小时,一个身穿枣红色衣服的中年妇女就赶了过来,看样子她们家隔得还真是挺远。在和我们碰头以后,我们就一起上车朝着她家的方向开去。蓬南人民的口音算是比较独特,和胡宗仁的口音有些接近但又不完全一样。胡宗仁是仪陇人,仪陇辖属于四川南充,而蓬南却属于遂宁管辖。南充和遂宁原本是相邻,但蓬南的口音却更偏南充一些。例如他们说“回去”,发音是“肥克”,又例如“说话”,发音则为“说发”,作为我个人来说,对于这种地道的乡音是有莫大的好感的。

  她们家住的还真是不近,沿着一条狭窄的山路弯弯拐拐的走着,道路窄得撑死了也只能并行通过一辆三轮车和一辆轿车,幸好当时时间还比较早,路上没有什么车,在经过一个山神庙之后,我们就到了他们家。这是一栋典型的川东农户,看样子在农村这样的环境下还算是家境不错的人家了。两层楼的砖房,房子的一侧和房子呈直角排列的地方有几个小偏房,分别是厨房和厕所。房子面前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大院子,院子的四周用齐腰高的砖砌成了围墙,院子里散放着养了一些鸡。正对着房子就是一大片开阔的农田,由于房子坐落的位置较高,所以视野非常开阔,用胡宗仁的话来说,这叫做左青龙,右白虎,背靠青山,是“有靠山”的,风水位置上来看算得上是极佳了。

  中年女人从堂屋里端出两根条凳,给了我和胡宗仁一人一根,接着又从屋里拿出了香烟,分发给我和胡宗仁,自己却没有抽。我猜想她肯定是不抽烟的,这包烟要么是这家男户主的,要么就是为了我们的到来专程去买的,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她竟然连香烟盒里的那层包装纸都没有撕掉。接着她在自己坐下,自我介绍起来。

  她说她姓邓,邓小平的邓。她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胡宗仁对邓阿姨说,由于之前在电话里没有说得很明白,所以很多情况我们在路上只能进行猜测,所以希望这会儿当面咱们把问题好好交代一下。邓阿姨说,她自己是个寡妇,男人五年前去世了。自己家里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女儿,前阵子才刚刚嫁人了,女婿是遂宁市的人,儿子比女儿小三岁,目前在外地上大学。她说,所以家里说穿了就只有她一个女人而已,有地自己也种不完,于是就分租给了附近的乡亲,人家象征性的给点租子钱。自己主要就是打理丈夫生前承包下来的那半山的樱桃园,樱桃季节性比较强,所以不会特别累,除了杀虫施肥的时候辛苦一点之外,平日里只需要经常去看看,防火防盗罢了。而这次出事的,主要是自己的女儿。

  说完邓阿姨就朝着身后楼房的二楼一指,然后说,我女儿现在就在房间里,她姑母知道今天你们二位要来,特别来帮我把她给照看住,村里的端公说,这孩子是中了邪,走夜路的时候踩到了别人的墓碑,让阴人给缠住了。我对邓阿姨说,具体的症状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的,你们发现的时候前后有没有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我问问题稍微直接了一点,因为我实在很担心这次遇到的就是丧喜鬼,这跟踩不踩人家坟头没什么关系,完全是因为倒霉。

  邓阿姨说,主要的症状就是身上发烫但是手心却冰凉,额头冒汗,汗水也是冷冷的但是皮肤却非常热。她说女儿本身的体质就比较容易出汗,所以这么连续好多天都这样折腾,担心孩子受不了,自己和女儿的姑母还经常给女儿擦拭身体,物理降温,甚至是强行喂水,害怕她脱水。邓阿姨告诉我们,要说这还真奇怪,她出汗这么厉害,嘴唇却一直都是干裂的,好几次都裂到肉里边了。眼睛最多只能半睁开,眼睑下的那一圈都变成了紫红色了,而且还说胡话,说的话就跟小孩子刚刚开始打话苗的时候一样,咿咿哇哇的谁也听不懂是在说什么。有时候还要抽搐,抽搐的时候就要翻白眼,手脚绷直,手指好像鸡爪一样卷曲。屎尿都是在床上解决,我们还得经常给她翻身,生怕长了褥疮什么的。

  邓阿姨接着说,开始的时间大概在两个礼拜前,原本女儿只是说头晕不舒服,以为是感冒了,吃了点药也没当回事,不过隔天早上起来人就非常虚弱了,连我这个老太婆都看得出来孩子不对劲,于是赶紧让她躺倒床上去休息,结果这一躺下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我问邓阿姨,我听胡师傅说,你女儿刚刚才结婚了对吧,这些情况是在结婚后才发生的吗?她说是的。我说那婚礼你们是就在家里操办的还是在镇上酒楼里办的?邓阿姨说,我们这里下山远,亲戚朋友都在这附近村里,跑那么远去大操办一次也不是我们农村人的做法,所以我们就请了一条龙的厨师,然后就在我们这院子往路口那儿这一片地,摆了十几桌的流水席。

  我又问邓阿姨,那当时来参加婚礼的人,都是你们女方家里的熟人对吧。她说是啊,女婿是遂宁人,家里就只有父母跟着来了,别的全都是我们村里的乡亲。我问她,那在现场你有没有看到什么不认识的人,或者穿着很奇怪的人?邓阿姨看我表情严肃,知道我在问关键的问题了,她仔细回想了一下说,是有一些,大部分都认识,少数不熟但是见到过,而且你知道农村办席,从来都是一家子一家子的来,这我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的。我问邓阿姨,当时婚礼现场,你又没有看见穿丧服的人?

  邓阿姨听我这么一问,好像是有点不高兴,她嘟嚷着说,那怎么可能,都是乡里乡亲的,来给你朝贺道喜,哪会有人穿丧服来,再说了,那丧服能是活人穿的玩意吗。听到邓阿姨的回答,我突然有点茫然了,转头看着胡宗仁,胡宗仁也是愁眉苦脸的样子。分析了他们家的情况,既然是女儿结婚后才出现的状况,如果是我之前的猜测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就是丧喜鬼当中喜鬼,喜欢穿着丧服出席别人的喜宴,不过我也确实想不到任何邓阿姨要瞒着我的可能性,按道理说,在大家都喜气洋洋的参加婚宴的时候,有那么一个穿着丧服的人,的确是会比较引人注目,邓阿姨自己嫁女儿,这一点不该发现不了才对。

  那么如果不是丧喜鬼,那又该是什么。于是我问邓阿姨,胡师傅来的路上跟我说,大概是和你们这里嫁人的习俗有关,你能仔细跟我说说是什么样的习俗吗?邓阿姨说,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因为这村子在几百年前本身是没有村子的,第一个在这里生活的人,其实是当初从贵州到四川贩盐的盐贩子,后来才慢慢发展成一个村子,这段历史,我们村里的人都知道,那山神庙里还有碑刻呢。于是我立刻想到了刚才来的路上遇到的那个山神庙,盐帮拜三个神明我是知道的,一个是关公,因为他们常常会遇到绿林好汉,需要反抗抢夺,所以拜关公。另一个是妈祖,这更多存在于广东福建这些沿海地方的盐帮份子,害怕出海后找不到靠岸的地方,于是就拜妈祖,另一个就是拜山神。

  中国的传说中,但凡是有山的地方就有一个镇山的山神,不论山大还是山小,这山神的级别是一样的,早年间四川重庆一带的盐,主要的来源就是贵州,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贵州入川本来就要翻越很多山,四川的山更是不在少数。所以邓阿姨言下之意,她们村子里的人,很多都是盐帮的后代。邓阿姨接着说,我们这儿的婚配风俗,就是男女一旦决定结婚之后,男方要带着彩礼步行上山来给丈母娘叩头,称之为“拜山头”,而不管这对男女之前怎么如胶似漆,在丈母娘承认女婿之前,女儿就必须得一直藏在香闺里,不可开窗,也不能见人。直到丈母娘收下彩礼,小两口才能见面。而在婚礼仪式结束以后,男方和男方的亲戚需要提前离开,自己回到家里准备婚房,要用鸡毛掸子把家里的灰尘全部打扫干净,意思是除秽,等到新娘子来了就是完全崭新的生活。新娘子则需要给夫家足够多的准备时间,一般是7天到半个月,然后新娘子再由娘家人一路送到夫家去,这一去,在来年的正月初一之前是不准回娘家的,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吉利,是被婆家赶出来的,而后果就是这个女人会被当成是不会生小孩的女人,这才在夫家留不住。

  尽管是些封建旧俗,但是毕竟也是我们文化的一项组成部分,大多数现在的人操办婚礼也都是照章办事,走个样子,至于那些深层次的东西,恐怕没有多少人要深究。但是从邓阿姨对于当地习俗的描述中,我却没能够联想到任何有可能撞鬼的步骤,这如果不是丧喜鬼,习俗上又没错的话,这姑娘是怎么中招的呢?

  这个时候,胡宗仁插嘴问邓阿姨,那夫家的人走了,这7天娘家的人又干些什么呢?邓阿姨说,娘家人就要准备嫁妆啊,还有被子褥子,土鸡土鸭土鱼不能少,还有鸡蛋鸭蛋什么的,反正大多也都是一些农副产品。这期间新娘子要去给家里的至亲例如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什么的,亲自上门道谢,意思是咱们家的孩子出嫁了,谢谢长辈们的祝福。如果家里又长辈过世了,不管是不是清明期间,都要到坟头跪拜,告慰祖灵。

  坟头跪拜?这里头有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