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医生,您这是干什么?”我问。
“刚才听您说,您也是同道中人,在这里蒋某有一个不情之请。”蒋医生说。
“你说。”
“袁茹部长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您处理,可见您一定有什么过人之处,蒋某人宁愿舍弃自己的性命,也会尽力帮您拖延时间,还希望您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一定要找到这种早衰之症的病因,挽就这些无辜之人的性命。”蒋医生说。
“找出这种怪病的病因,于情于理都是我们的职责,不用你说我也会尽力而为,但是刚才你说可以尽最大的努力帮我争取拖延时间,这是什么意思?”我问。
“你来看。”蒋医生指了指身后的图腾,“这是赑屃,也是上古时代象征长寿的神兽,我用我自己的血作为祭祀,将现在医院中的病患的生辰八字写在上面,让他们得以延续寿命,这种方法实为以命换命,并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等到本人血尽枯竭之时,就是我们的时间用尽之时。”蒋医生说。
“这怎么可以?你怎么可以使用这样的禁术?”我说。
“蒋某人一人的姓名不足为惜,只要能解救黎民苍生,在所不惜。”
“那些村民的命是命,你的命也是命,在我这里全都一视同仁。”我说。
“血尽枯竭而死?!我调查过你,你的父母,妻子,还有你未出生的孩子,全都是死于意外,但是却都有血枯的迹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王娜姐问。
“你们在调查我?”蒋医生忽然提高了警觉。
“您不必担心,我是袁茹部长下属的第十七局的顾问,也正是为了安全起见,我才会让王娜姐调查一下您,毕竟您突然出现,对于我们也是个意外,不能不多加提防。”我说。
“确实如此,您这样说的话,我能够理解。”蒋医生说。
“所以您现在是不是可以告知我们您的真是身份呢?我想您恐怕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心理医生那么简单吧。”我问。
“实不相瞒,不仅仅是我,我的父母,妻子,我们一家人,除了是这个现代社会的一员,我们还是上古大家的继承人,我们全都是神农氏。”
第四百七十三章 神农氏(下)
“神农氏?!您是神农氏的后人?属于神农家?”我问。
“没错。”蒋医生说。
“阴阴,之前听你说过诸子百家,里面有农家,和神农家是一回事儿么?”王娜姐问。
“神农家属于农家,但是和农家不同,他们是神农氏的后人,蒋医生,您对神农氏应该不陌生吧,我就不要班门弄斧了,您给我们讲讲神农家吧。”我说。
“好。”蒋医生答应说,“神农氏是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作为五氏的最后一位神,他结束了一个饥荒的时代。因以农业为主,他的部落称神农部落。中华大地经过三皇的辛勤努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人们的生活依然非常艰难。这时,伟大的各种神祇人物,应运而生。就在三皇之后,又经过漫长的若干年代,出现了下列五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五氏的氏的原意也是神祇,但神性比皇更少些,可列入第三个级别神祇。神农氏,因为他的肚皮是透明的,可以看见各种植物在肚子里的反应。这样能分辨什么植物可以吃,什么植物不可以吃,亲尝百草,以辨别药物作用。并以此撰写了人类最早的著作《神农本草经》、教人种植五谷、豢养家畜,使中国汉族农业社会结构完成。他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一位勤劳、勇敢、睿智的部落首领,他是中华民族之祖、农业之祖、医药之祖、商贸之祖、音乐之祖等,对中华文明有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被后世尊称为三皇之一。”蒋大夫说。
“这个神农氏我也听说过,他有很多的传说呢。”王娜姐说。
“没错,神农在汉族神话传说中,一生下来就是个透明肚子,五脏六腑全都能看见。他是神话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以及人类茶叶的发明者,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也因为此两项重要贡献,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为掌管医药及农业的神祇,不但能保佑农业收成、人民健康。更被医馆、药行视为守护神。传说神农氏的样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体除四肢和脑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内脏清晰可见。由于之前神农氏尝尽百草。只要药草是有毒的,服下后他的内脏就会呈现黑色,因此什么药草对于人体哪一个部位有影响就可以轻易地知道了。后来,神农氏因食用断肠草不治而亡。”蒋医生说。
“不治身亡了?不是后来又被神仙救活了么?”王娜姐问。
“我只能说无从考证,虽然后来确实是有这样的说法,但是毕竟神仙之说在我看来竟是无稽之谈,不过神农祖先的影响我到觉得是真实存在的。神农对于中华文明的贡献主要是:始作耒耜,以民利耕;始种五谷,以民为食;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日中为市。首倡交易;治麻为布,遮体避寒;制弧剡矢,以抵侵凌;作陶为器,以储民用;首作琴瑟,娱乐民众;首创煮盐,强健体魄;创立天文,设立历法。在我眼里神农先祖就是神仙了,神仙也不过如此吧。”蒋大夫说。
“不仅如此,现代还有很多的建筑或者地名为了纪念神农而命名。比如神农氏殿宇,又称为大显殿。坐落于长坑乡云二村东北部,当地信众于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奉神像巡境,二月十五日做佛生日。八月间,四方信众到殿朝拜祈梦。还有神农架。相传他在此架木为梯,以助攀援,架木为屋,以避风雨,最后架木为坛,跨鹤升天。为了缅怀祖先。颂其伟业,林区人民政府于1997年开始在神农架主峰南麓小当阳兴建神农祭坛一座,塑其雕像于群山之中,但见牛首人身的神农氏双目微闭,似思似眠,神农塑像与千年古朴相拥而立,景致浑宏,气宇不凡,蔚为壮观。”我说。
“说到神农架,那是目前中国内陆唯一保存完好的一片绿洲,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的一块绿色宝地。相传,上古时代的神农氏曾在这里遍尝百草为民除病,由于崖高壁陡,珍稀药草不易采到,神农氏就伐木搭架而上,因此后人称这里为神农架。”蒋医生骄傲的说。
“这个神农氏这样看来确实是神仙一样的存在,知道别人也不能知道的事情,真是厉害。”王娜姐说。
“没有人一天生就知道所有的事情,神农先祖也不过是经过了多次的尝试。在《拾遗记》里面这样记载。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飞在天空,掠过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谷掉在地上,神农氏见了,拾起来埋在了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一片。他把谷穗在手里揉搓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于是他教人砍倒树木,割掉野草,用斧头、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先祖从这里得到启发:谷子可年年种植,源源不断,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实选为人用,多多种植,大家的吃饭问题不就是解决了吗?那时,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草药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谁也分不清。神农氏就一样一样的尝,一样一样的试种,最后从中筛选出的稻、黍、稷、麦、菽五谷,所以后人尊他为,五谷爷。还有吃草治病的故事,其实吃草药并非人类独有。许多动物都有吃药治病的现象,说明早在人成其为人之前,人类的祖先就已经本能地积累了许多草药知识。原始农业兴起后,出于寻找更好的农作物种类的需要,人们在尝食植物的同时会更加注意了解植物的特性,不仅注意有毒没毒、可吃不可吃,更会注意了解不同植物种类、不同部位、不同器官的苦辣酸甜味道,以及寒温特性等,从而结合原有的草药知识形成医药概念,开始了医学探索。也可以说,先祖创立医药概念,是伴随着原始探索驯化植物为农作物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无意插柳柳成荫式的发明,这应该就是神农氏发明医药的历史真相。”蒋医生说起自己的祖先真是滔滔不绝,这一点但是很像云希明。
“可是故事里不是这么说的啊?”王娜姐说,“我记得他有一条神鞭呀?当时的课文我都还记得。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猎过日子,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人们就只好饿肚子。谁要生疮害病,无医无药,不死也要脱层皮啊!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氏瞧在眼里,疼在心头。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第四天,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随州历山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他们走的太远,腿走肿了,脚起茧了,还是不停地走,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一个地方。只见高山一峰接一峰,峡谷一条连一条,山上长满奇花异草,大老远就闻到了香气。神农他们正往前走,突然从峡谷窜出来一群狼虫虎豹,把他们团团围住。神农马上让臣民们挥舞神鞭,向野兽们打去。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兽都赶跑了。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条条一块块伤痕,后来变成了皮上的斑纹。这时,臣民们说这里太险恶,劝神农回去。神农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他说着领头进了峡谷,来到一座茫茫大山脚下。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挂着瀑布,长着青苔,溜光水滑,看来没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走的。臣民们又劝他算了吧,还是趁早回去。神农摇摇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他站在一个小石山上,对着高山,左右打量,打主意,想办法。然后,他看见几只金丝猴,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爬过来。神农灵机一动,他当下把臣民们喊来,叫他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层,从春天搭到夏天,从秋天搭到冬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飞雪结冰,从来不停工。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层,才搭到山顶。神农带着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顶了,嘿呀!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红的、绿的、白的、黄的,各色各样,密密丛丛。神农喜欢极了,他叫臣民们防着狼虫虎豹,他亲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尝。为了在这里尝百草,为老百姓找吃的,找医药,神农就叫臣民在山上栽了几排冷杉,当做城墙防野兽,在墙内盖茅屋居住。白天,他领着臣民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着火光把它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倒。危机时刻还是灵芝草救了他,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尝试了七七四十九天,分清了毒草和粮食,谷物和草药。这不才是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么?怎么没有灵芝,最后竟是死了呢。”王娜姐难过的说。
“您不去说书真是可惜了。”蒋医生说。
“蒋医生,我最后问你一个问题。”我说,“你父母和妻子,是怎么死的?”
第四百七十四章 无私神裔
听到我问的这个问题蒋医生沉默了一下,他从随身带着的背包里面拿出来一样东西递给了我。我看到竟然是两张报纸,上面有两则新闻被重点标注了出来。
第一张报纸已经有点发黄了,但是看得出来蒋医生收藏的很小心,所以保存的非常的完好。上面被特别标注出来的新闻是头版头条,一个爱心小学,因为教学楼在建筑的过程中偷工减料,投入使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坍塌,导致全校六十多名学生和教师被困,索性的竟然没有任何的人员死亡,只有部分师生受了轻伤。
第二张报纸,是最近的,看上去很新,上面的新闻是一则消防官兵在一处着火的化工楼灭火的时候,突然遇到爆炸,一队消防官兵被困,万幸的是之后派去救援的小分队将他们全部解救了出来,没有人员死亡。
这两个新闻看上去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唯一共同点就是受害人之后没有人员死亡,只是轻微受伤,似乎很是巧合。
“这两个新闻可以说明什么问题?”我问。
“我们神农一族从上古时候开始就致力于解救苦难的劳苦大众,我们学习医术,研究农业,但是从有了帝制开始之后我们神农一族就开始渐渐分散,融入到了别的家族之中。我们分散成各个家族,开始姓各种不同的姓氏,这样的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我们可以更加的适应社会生活。上古时期的各大家族,有很多选择了隐居,有一些直到现在都不能融入到现代社会。”蒋医生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之前老左他们的左国后人。
“我们神农一族过早的融入了社会,隐藏了身份,为社会默默做出奉献,不求回报,所以现在我们的低调其实也是变相的保护了我们。我们没有族谱,我们一直延续的宗旨是世世代代相传的一种理念,这就是我们家族的信念,拯救百姓于水火的信念。也就是因为这样我们在嬴政统治时期没有受到太严重的打击。”蒋医生说。
“所以你们神农族已经和普通人融为一体了。”我问。
“并没有。虽然我们神农族有很多的神奇法术,但是为了防止别的种族的人利用这些法术,我们还是打算不把族内的法术传给别人,这也是我们的族规。”蒋医生说。
“可是你们不是已经…”王娜姐问。
“通婚。联姻,虽然我们已经不同姓氏,但是我们通过联姻通婚的方法,保持着神农族的血统的纯正。就像是我和我妻子,我们在结婚之前竟然从来都没有见过面。但是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所以我们并不难建立感情。神农族的后人这么久以来,唯一不变的就是大慈大悲,兼爱众生的菩萨心肠。”蒋医生说。
“所以呢?”我问。
“所以我们神农族的后人事实上正在慢慢的减少,几年前我父母开车出游,经过一个希望小学,车子经过学校门口的时候,整个学校就在我父母面前,轰然坍塌。我父母就站在学校的操场上,竟然什么也做不到。学校变成了一片废墟,而我的父母在打电话通知了火警之后,把车开到了深山之中,使用家族的秘术,用两个的生命,抱住了全校六十多名师生的姓名。春节前夕,我的妻子怀着八个月的身孕,在去产检回来的路上,看见县城新盖的化工厂燃起了熊熊大火。我妻子的车子原本就在周围,本来受不到波及。但是车身突然开始剧烈的摇晃,化工厂发生爆炸了。当时车上所有的车载广播都在播报,有一队消防战士被困在了火海之中,我妻子几乎没有犹豫。动用秘术,保住了那队消防战士的性命,但是却赔上了她自己和我未出世的孩子。她和我父母一样,在生命的最后,都选择猛的踩下油门,用最后的气力。誓死守护住了神农族的秘密,也保住了无辜百姓的生命。”蒋医生说。
“这样的事情真是闻所未闻,我从来都不知道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的一个种族,用这样的方法守着自己部族的秘密,也守护着世间之人,这真是大爱啊。”王娜姐说。